9月29日,广东社会科学中心群贤毕至,由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简称“两会”)联合主办的“《范英文论(1-10卷)》首发座谈会”在广州召开。近80位来自省内外的领导、专家学者与新闻传媒代表齐聚一堂荆叶优配,共同致敬广东省社科联老顾问范英研究员半个世纪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深耕与奉献,见证这部凝聚其学术生涯精华的大型文献正式亮相。
一部文集,映照半世纪学术求索路
今年80岁的范英研究员,是广东社会学学会与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座谈会上,他向与会同仁简述了《范英文论(1-10卷)》的总体思路与逻辑构成。这部400万字的大型文献,收录了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笔的论文与诗歌,既是其与在广东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长期探索文化学术理论与实践的积累荆叶优配,也是他主编《中国精神文明学(意识社会学)》大型丛书(超百部、数千万字)之外的又一学术著作。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部文集从独特视角映照了广东乃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发展轨迹。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主席田丰研究员、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主席李权时研究员等老领导在致辞中表示,范英以“甘坐冷板凳、凝心做学问”的实干精神,在新兴学科创建、学术体系拓展、话语体系创新等方面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岭南学界树立了崇高榜样。
展开剩余56%十大贡献与诸多“最早”荆叶优配,解码学术标杆的硬核实力
座谈会上,广东社会学学会会长董玉整博士以5万多字的《总序言》,勾勒出这位学者深耕学术、服务社会的清晰轨迹。
广州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刘俊荣教授则细数了范英学术生涯中的诸多“最早”:最早系统论述社会公德理论,最早提出“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最早梳理钟南山院士优秀精神与中国抗疫精神……这些“敢为人先”的探索,被收录在《范英文论》的篇章中,成为岭南学术创新的生动注脚。
“他是时代精神的书写者,更是弘扬岭南学术精神的楷模。”中山大学哲学系系友、与会学者动情评价。据介绍,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范英就编撰60多万字的《精神文明学论纲》,此后深耕该领域数十年;其创建的“精神文明学”“海洋社会学”更入选《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1000个率先》丛书,成为广东学术引领全国的标志性成果。
传承岭南风骨,为文化强省注入学术动能
与会专家指出,《范英文论》出版以来已收到30多篇书评、10多首诗词,为党政机关决策、高校学术研究、社会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借鉴。
董玉整表示,范英以“己欲达则达人”的胸怀培育大批文明研究人才,其学术团队中涌现出中坚力量,更为新时代岭南学术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本次座谈会由董玉整博士主持,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陈芳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王永平、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李瀚敏等出席。作为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大盛事,《范英文论》的首发不仅是对一位老学者的致敬,更承载着岭南学术薪火相传的使命。
文、图| 记者 张华荆叶优配
发布于:广东省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