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是北洋军阀时期非常著名的军阀之一,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几乎与臭名昭著划上了等号。张宗昌出生于1882年,山东掖县祝家村一个贫困的家庭乾鑫配资,家里只有些许土地和三间简陋的茅屋。年幼时,张宗昌依靠姑母的资助上了私塾,学习了一年,稍大后便和父亲一起外出打工、卖鱼卖虾维持生计。
张宗昌成年后身体健壮,力大无穷,在乡里因打架斗殴而名声显赫。18岁那年,他听说闯关东能发财,于是决定与同村的伙伴一道,前往东北谋生。到了东北,他做过矿工、淘金者,还当过保镖,甚至参战过日俄战争。期间,他与几名同乡一起抢劫了一家俄国人开设的钟表店,杀害了店主,抢到的赃款让他购买了枪支,开始了土匪生涯。
不久后,张宗昌成为了绥芬河一带的著名土匪头子,凭借过人的枪法和马术,他在土匪中声名显赫。后来,他进入了海参崴的华商总会担任门警头目,负责保护商会的安全。海参崴的华人群体庞大,许多人来自山东,而这些华商常常遭到胡匪骚扰。张宗昌以身高体壮、勇猛善战且能说俄语,逐渐在商会中建立了声望,也因此结识了许多山东老乡,积累了人脉。
展开剩余78%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海参崴,震动了华商界。张宗昌趁机联络革命党人,并得到了商会的枪支支持乾鑫配资,准备回国参与革命。1912年初,他带着部分胡匪南下,最终在上海光复后,加入了光复军,并担任了李征五所部骑兵团的团长,之后驻防徐州。
1913年,袁世凯派遣冯国璋和张勋带兵攻打徐州,张宗昌的部队被击败后,他选择叛变,投靠了北军,得到了冯国璋的重用,开始了他在北洋军阀中的军事生涯。
到了1917年,张宗昌被任命为总统府侍从武官长,随后又被任命为江苏第六混成旅旅长。在冯国璋的信任下,他将这支部队整合,形成了自己日后权力斗争的基础。在与湖南的战斗中,尽管第六旅失败,冯国璋并未处罚张宗昌,反而让他重新收拾残部,并通过这次失败的经验扩充了自己的军队。
然而,随着冯国璋去世,张宗昌失去了靠山。直皖之争使他迅速失去了地盘和军队,只能逃回北京。1921年,张宗昌将积蓄20余万元铸造金仙寿星,献给直系首领曹锟乾鑫配资,希望重新崛起。曹锟高兴地给他配发了枪械,并建议他去洛阳疏通关系,但张宗昌在洛阳被吴佩孚拒绝,军队也未能重建。
不甘心失败的张宗昌又去投靠张作霖。虽然他身无分文,但他用两只粪筐换来了张作霖的关注,并最终被任命为苏鲁别动队总司令,成功在奉军中站稳脚跟。张宗昌此后凭借张作霖的支持,迅速升职为山东督军,并开始了他在山东的统治。
在张宗昌的统治下,山东百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横征暴敛。他的军队庞大,由8个军扩展到30多个军,军费开支极为庞大。张宗昌在外形象放荡不羁,嗜赌成性,对女性也极为放纵。许多士兵和部下常被他邀请到府邸赌博,甚至他自己在输了钱后,会以“休息”来调整运气。
张宗昌有众多妻妾,其中23位有名分。生活奢华且极为松散。对于他的管理,他并不在意其贞洁与人品,只要能满足他眼前的需求,就可以给予荣华富贵。然而,他的治军与管理方式混乱无序,导致很多士兵流失,甚至投靠他的人多到他自己也无法准确统计。
1928年,张宗昌在北伐军的围攻下败退至天津,之后又被张学良和白崇禧围攻,最终全军覆没。他的残部被白崇禧收编,张宗昌则只能逃往大连,寻求日本人的庇护。
张宗昌在日本避祸多年,直到1932年才应张学良的邀请回到北京。此时,他已与许多老部下失去联系,仍希望东山再起。就在一次军事会议后,张宗昌因韩复渠的算计被杀,死后未能得到同情,甚至连尸体也无人愿意抬。可以看出,张宗昌在山东的所作所为让百姓愤恨至极。
张宗昌一生纵情享乐,留下的姨太太和子女大多各自走向不同的生活道路。死后,他的财富和权力也一并消散,最终只留下了一个在历史中难以抹去的名字。
发布于:天津市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